父亲的微笑(闵思哲)
父亲的微笑
昆山国际学校初二(3)班 闵思哲
父亲是个校长。上个世纪96年,他被委任来到新建的昆山国际学校担任校长。这一干,就是九年,这几乎占了他校长生涯的大半。工作越繁忙,父亲的表情就越是深沉,甚至凝重。其实,我真的非常盼望能看到这几年期盼已久的——父亲的微笑,不是无奈的笑,不是大声的笑,而是父亲油然发自内心的微笑。
告别“老坦克”
父亲在接手国际学校之前,曾任青阳港中学校长。那时的我还没上小学,我并不知道父亲每天都在忙些什么,我只知道,他每天都要骑着“老坦克”,从位于火车站附近的葛江中学宿舍楼,来到远在青阳港的中学上班。那时,我还时常乘着爸爸的自行车在大街上兜风,那真是无比快乐的事情。而自从他到国际学校后,那辆载满我童年回忆的“老坦克”,就在自行车棚中长期地封存,至今还未开骑。
我想,这辆自行车可能已经跟不上父亲工作的节奏了吧,又或者它说明了一个新的时代——国际时代将要到来。
激流三部曲
96年9月,国际学校如期开学了。当时的情况是:教学楼与食堂二合一,宿舍楼,一幢,体育馆,0个,最关键的是:学生人数,72个,当时的十几个老师都笑称自己成了孔子。尽管如此,一个小小的家已经形成了。在当时,这么一所公办民营的学校能否立足还是个未知数,即便是我也不看好这所学校的前景。这时的父亲,只有默默无闻地努力着,经营着这个小小的家。
01年9月,初具规模的学校在原来的基础上向西扩建了一部分,校园占地面积达到了100亩。父亲五年的努力,终于在这一年,得到了呈现。在建校五周年暨新校区落成典礼上,父亲微笑着站在红地毯上,听到父亲热情洋溢的发言,我想到这几年来父亲所花的心血,再看看眼前现代感十足的校园,不禁暗暗为父亲高兴。因为,这也许就预示着国际学校的春天已经到来。
04年9月,对国际学校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在高速公路入口处矗立起另外一个全新的校区——中华校区,其标志性建筑钟楼与青阳校区的天文台遥遥相望。与此同时,两大校区共建立起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四大学部,从幼儿园到高三共十五个年级各学段齐备,从此,国际学校成了昆山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在校学生达到1700多人。而父亲似乎无法就此轻松,蛋糕做大了烦恼也增多了,每年的六月都是他最忙碌的一个月,小学六年级的全市统考,初三的中考,招生招聘,都会让他夙夜思虑。而即将到来的05年6月,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正在等着他——国际学校的第一届高考。父亲正等待着硕果累累的秋天,并为之努力着。
风火闯九州
父亲常说,办教育,师资是关键。为了这一点,父亲经常“走南闯北”去人才市场招聘教师,这几年来,他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特别是高中部开办以后,为了寻找优秀师资,他更是花了不少心思。
冬天,他不顾严寒赶去东北;夏天,他不怕酷暑来到湖南。现在学校里许多来自山东、江西、东北的老师们,就是由父亲苦口婆心、诚心诚意地请来的。父亲待人和气,心地善良,又极富幽默感,许多老师都被这一点打动,纷纷不远万里来到昆山。现在这些老师都在昆山安家落户,安居乐业,成了新昆山人。
然而,想要办好高中,谈何容易。虽然我们的师资优良,但是生源质量一般。教育部门的规定,使得学校的高中招生只能屈居于两所重点中学之后。但是父亲并没有失去信心,他总是在为学校如何打出品牌如何长远发展构想着新思路。我也相信,父亲的付出,终会得到回报的。
在我学习成长的道路上,父亲是我心中的半边天;在父亲走向事业辉煌的道路上,国际学校便是他心中的一棵树。这棵树从一棵孱弱的小树苗,就由他辛勤培育着,直到它长成参天大树。父亲在我心中,而国际在父亲心中,所以,其实我的心里,装着父亲,也装着国际。
父亲啊,多希望在今年第一届高考过后,能看到你舒一舒眉头,展一展笑容啊!因为:
父亲的微笑,就是女儿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