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首    页 苏州指南 消费天堂 特快专递 在线订房 古玩藏品 贴图观赏 大众信息
   苏州纵横 | 文史资料 | 姑胥掌故 | 名人名作 | 楹联诗词 | 喜庆节令 | 特色街市 | 吴门揽胜 | 名优特产 | 苏州随感 | 民俗风尚 | 吴侬软语 |
网站首页≡-->『 苏州指南 』-->『 苏州随感 』-->苏州在雾中
主题:[转贴] 苏州在雾中
表 情 作 者 知足常足 发 表 时 间 2006-4-5 10:41:26 下一篇 本文:1936

苏州在雾中

作者:赵晓

经济学被称为世俗智慧(world philosophy),常人对经济问题的感觉可称为世俗理性。最奇妙的一点就是,世俗智慧与世俗理性时常会有奇妙的反差。

  随举一例,美国的总统候选人在竞选中总是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世俗理性由此断定,金钱是美国总统竞选成功的关键,中国媒体因此更直称其为“富人游戏”。然而,美国的经济学家发现,金钱对提高总统选举的支持率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作用,真正重要的其实是候选人的魅力,就连候选人在选举中的金钱,也是因他的魅力而带来的。

  早晨你看见太阳从东边出来,黄昏时你目睹太阳从西边落下,于是你得出太阳绕着地球转的结论,大众也都觉得你的结论很有道理,可事实上你是错的。世俗哲学与世俗智慧的差异有时候就是这样天差地别。

  以上罗嗦,是想引出对本刊记者采写的《贫困的苏州》一文的评论。当初编辑部前行苏州采访,我再三叮嘱要小心又小心,万不可先入为主。现在看来,记者和编辑已尽量用忠实的笔法来记录苏州,只是镜头掠过,我以为苏州的真相依然深藏雾中。

  苏州贫穷吗?她分明富得流油。GDP超了深圳;工业总产值全国仅次于上海,在江苏三分天下有其一;引进外资额高居各大中城市之首;财政收入富可敌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名列全江苏13个省辖市之冠。

  说苏州人收入低,可惜并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有的是外地打工者的收入数据。显然,这样的数据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任何一地不会有显著差异。

  更重要的是,收入有多种:名义收入、实际收入、可支配收入等等,还有公共福利。你用何种收入来证明苏州贫困呢?

  在下90年代即去过苏州调查,当时苏州农村的“社员”就已经有了月补、股份、养老保障什么。如果再加上现在苏州覆盖率极高的公共福利,免费义务教育,医疗保障体系之类,试问中国有几个地方的人的“收入”可与苏州相比?黄奇帆是懂经济的官员,但他似乎也没有不同收入的概念,可惜了!

  苏州污染大吗?不错。有这样的事实。但中国比苏州污染严重的地方可谓大有其在。例如,中国特别是东北的一些城市一直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欧洲太空总署ESA公布的最新卫星数据显示,北京汽车废气污染居世界之最,北京和邻近东北省份是全球二氧化氮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国家环境保护局2004年公布了中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指数最大前10名分别为临汾、阳泉、大同、金昌、宜宾、株洲、重庆、焦作、长治、攀枝花,苏州不在其列。显然,从这些简单的事实即可看出,苏州肯定不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如果我们再考虑苏州庞大的经济总量,那么要证明苏州是高污染型经济发展模式显然需要更加充足的证据。

  因苏州本地品牌缺乏而指证苏州贫困就更牵强了。本地品牌或自有品牌向来不是衡量地方发展好坏的重要指标。关起门来,全是国产品牌,试问是好是坏?

  以上说法,我不是想辩解苏州没有问题,只是想表明我们要批得表理并非易事。

  基于世俗智慧,在这里我还想作三点澄清。

  第一,GDP就是收入, 我们不能一边高度关注人均收入的同时,一边否定GDP。原因很简单,GDP就是各种收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苏州GDP高但部分人群收入低,至多说明分配上存在问题,但不能说苏州搞的是“房东经济”。至于“GDP增长不关我们的事”则纯粹是错觉,难道政府的收入不会通过公共福利和公共设施间接变成市民的消费?

  第二、地方经济的发展并不存在理想道路和模式,而是要取决于资源秉赋的约束。因此,除非我们能够发现比苏州目前发展方式更好的方式并证明这样一种方式在苏州是可行的,否则我们对苏州的批评就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第三、政府主导与民营经济发展并非矛盾,外企发展也不是民企衰落的原因。所谓政府主导,不是计划经济,政府并不直接从事生产,而是政府做政府的事(做规划、定战略、出政策等),其与民营经济发展是不矛盾的。苏州民营经济发展不足,亦不是因为外向型经济太发达。中国许多地方没有外资企业,但民营经济同样不行,而另外一些地方(如深圳)外资企业和民营经济都很兴旺。这说明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关系非常复杂,要证明外企发展挤压了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不太容易。

  篇幅有限,就此打住。最后想说的是,本期专文无疑是很有启发的,只是离真相可能尚有距离。且让天下有心人与我们一同继续关注苏州吧!

  作者:《财经文摘》总编辑(来源:财经文摘 )

欢迎光临
郑重声明
至正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至正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发信至zzsw@zzsw.net 或至电0512-65582789。

知足常足     
本 贴

〖222.9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请 留 言
选择表情: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左对齐 居中 右对齐 项目符号 编号 回退 缩进 字体颜色 字体突出颜色 剪切 复制 粘贴
删除 撤消 恢复 普通水平线 超级链接 删除文字格式 插入表格 插入网上图片,支持格式为:gif、jpg、png、bmp 自动插入播放的媒体文件 插入栏目框 插入网页 查看HTML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