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概况
苏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邻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枕长江。全市地势低平,一般高程为海拔3.5~5米,平原占总面积54.8%,水面面积占42.5%。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苏州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
苏州下辖5个县级市: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7个区:吴中区、相城区、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高新区(虎丘区)和工业园区。全市共有121个镇、25个街道、2305个行政村。1993年,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拥有部分立法权。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建城区129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83.86万,其中市区人口212.4万。全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77.5岁。
苏州历史悠久,古时称吴,又称平江、姑苏,现简称苏。自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目前仍坐落在原址上,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苏州古城现有河道35公里,在城区内有桥1153座,是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苏州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秀美的湖光山色,文物名胜遍布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487处(市区248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57处,市级178处),各类博物馆13个,苏州至今仍保存着建于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典园林60余处,拙政园、留园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齐名为我国的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狮子林、沧浪亭、耦园、艺圃、退思园等9个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既有园林之秀,又有山水之胜。城内寺观名刹遍布,文物古迹交相辉映。虎丘、盘门、石湖、天平、灵岩、东山、西山等都是著名风景名胜。太湖绝大部分景区、景点分布在苏州境内。近年来,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中甪直等千年古镇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200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010万余人次,接待境外旅游者89万余人次。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代贤能辈出,如西晋文学家陆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吴门画派”唐寅、文征明,清代及近代文人顾炎武、俞樾、章太炎等。评弹、昆曲、苏剧被喻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中国戏曲之母”,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弹是苏州方言表演的说唱艺术,已在江浙沪流传了300余年,为群众喜闻乐见。苏州的工艺美术闻名中外,苏绣与湘、蜀、粤绣同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绣”,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木刻齐名,简称“南桃北杨”。苏州的缂丝、雕塑、宋锦、苏扇、玉石和红木雕刻等工艺品争奇斗艳、巧夺天工。
苏州是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080亿元,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573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达4300美元。财政收入290.82亿元,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7.03亿元。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在调整和体制创新中快速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精细化工、新型家电、新材料和基础材料等六大新兴主导产业。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4%。
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全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达363.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85.21亿美元,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全市新增合同外资(新口径)100.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14亿美元,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85家先后来苏投资。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累计兴办境外企业85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8家。
开发区已成为苏州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全市现有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1个省级开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民间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注册资本、户数及从业人数均居全省第一,个私经济贡献份额继续加大,2002年私营个体经济上交税金52.96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19.5%。
苏州不仅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而且具有便捷的交通优势。京沪铁路、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312、204、318国道以及京杭运河贯穿全境。苏州机场路到上海虹桥机场只需约80分钟。快速的网络式的交通干道已经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又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苏州还被美国著名媒体《新闻周刊》评为21世纪全球九大“新兴科技城市”之一,《华尔街日报》也著文称苏州为“世界上最热点的制造业基地”。苏州是最适合投资发展、最激发企业创业和最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
----------------------------------------------------- 最后编辑:admin 编辑时间: 2005-5-22 15:2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