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码头”——太仓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端长江入海口南岸,与上海市水陆相连,东濒长江,西接苏州,至上海、苏州市中心均为50公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水陆交通十分发达,经济发展直接接受上海国际大都市以及周边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全市区域面积823平方公里,人口45万左右,辖7个镇,设有太仓港经济开发区。
太仓的得名缘由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和春申君先后在此设立粮仓。另名“娄东”,是因其位于娄江东首。历史上曾有“金太仓”之美誉。在国家统计局排定的2001年“中国最发达的100个县(市)”中,列综合实力第八位。
太仓曾是盛极一时的国际贸易大港。自宋代起,太仓的南码头就享有“百万仓”、“天下第一仓”的称誉;元代时,太仓的刘家港(今为浏河镇)就成为南粮北运并直通海外的“六国码头”。明代航海家郑和,就是从太仓刘家港率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谱写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
太仓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曾出了3名状元、314名进士和803名举人。在近现代,有人民教育家唐文治、世界著名女物理学家吴健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近年来,太仓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充分发挥沿江沿沪的区位优势,积极做好“接轨上海”和“以港强市”两篇文章,不断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0.8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262元,列江苏省第三;财政收入16.18亿元,人均财政收入3601.63元,列江苏省第五。
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太仓经济的一大亮点,累计已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太仓投资兴业,共引进外资企业1650多家,累计投资总额超5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在太仓兴办了20多个项目。 太仓的港口仓储运输业发展迅速。2002年太仓港口岸货物吞吐量达500万吨,集装箱运量6万标箱。计划至2004年,太仓港集装箱运营能力将达100万标箱,使之成为上海航运中心江苏一翼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