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中
上世纪二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中国的出口贸易大为减少,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民族工商业严重滑坡;又因当时国内战乱频繁,投资者对工商业失去了兴趣。在这种不景气的情况下,社会游资转入炒卖公债股票及期货买空卖空等投机事业中。
1920年7月,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开业半年盈利50多万元,年收益率达100%,1921年春,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机制面粉交易所、杂粮油饼交易所、华商棉业交易所接踵而起,也都获利丰厚,于是不少人视开设交易所为发财捷径,群起仿效。1921年,仅上海一地就设立交易所140家左右,信托公司12家,天津、汉口、广州、南京、镇江、苏州等地也纷纷建立了交易所。
苏州地近上海,受上海的影响较大,1921年一年中,苏州就创办了五家交易所。它们是:苏州证券交易所,主要创办人是陆翥双、顾克民、刘正康等,资本总额50万元,地址在阊门外铁路饭店;苏州证券交易所(名称同前),主要创办人是陈惠农,资本总额50万元,地址在观西大街194号,交易场所在阊门外横马路;苏州证券物品交易所,地址在观西大街;苏州杂粮油饼面粉交易所,主要创办人是方容申、杨廷甫、刘正康、洪玉麟等,资本总额60万元,地址在阊门外丁家巷;江苏苏常道区烟酒交易所(后改为苏州烟酒交易所)主要创办人是钱崇固、席峄初等,地址在富郎中巷44号。
交易所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当时中国尚缺乏交易所事业迅速发展的经济基础,更何况1921年国内商业正普遍不景气,这些交易所开设后,并没有多少正常的交易,不过是利用当时社会公众的投机心理,互炒其他交易所的股票,通过哄抬股价来渔利。相当多的交易所还违背“交易所法”的规定,把本身的股票放在本所市场买卖,甚至有的发起人在成立交易所时,自己并不拿出资本,只是空认巨额股份,再设法使其馀售出的股票价格上涨,继而抛出自己的股票,像变戏法那样,不仅一转手之间即获巨利,还使本来的空股变成实股。
买空卖空的歪风越吹越大,市场经济的“泡沫”也就越来越膨胀,终于不到一年,连年关也捱不过,胀破了。
苏州的五个交易所中,最先倒闭的是陆翥双等创办的苏州证券交易所,时间是1921年9月初。到了该年冬季,年关逼近,资金周转格外吃紧,时握中国金融经济命脉的上海,暴发了信交风潮,不但交易所纷纷倒闭,信托公司也大批关门。上海一地仅存六家交易所和两家信托公司,苏州则无一幸存,从此,直到新中国成立,苏州没有再建立过交易所。
此次信交风潮,时人认为是“在经济史上永留下不可掩没之污名”。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历史教训值得借鉴。(来源:苏州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