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苏州是什么?[图]

苏州是什么?
是“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吗?是“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吗?是“菱歌清唱不胜春,家家门外泊舟航”吗?这一大堆诗情画意,正是我未来苏州前从纸上得到的想当然的苏州印记。
其实,这还不是苏州。那么苏州是什么呢?我徜徉在苏州街头,用心触摸这座江南名城的真实模样,才发现苏州本身就是诗。因为它有诗的含蓄意境,有诗的流畅韵律。白墙黑瓦,水巷小桥,媚好的吴音,一切都那么耐人寻味。
下火车,出苏州站,便可见“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宣传牌。苏东坡既然有此一说,我岂有到而不游之理?虎丘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美誉,古人有“九宜”、“三绝”之说。其中“宜雨”倒颇适合我畅游之时令。过海涌桥,穿二山门,整个虎丘美景便尽呈现在眼前,这正也是虎丘“山藏古寺中”的独特之美。其时正值虎丘举办艺术花会,但见两旁盆栽的杜鹃万紫千红,风姿绰约,煞是惹人怜爱。虽天公并不作美,飘着如粉如尘的细雨,但依旧掩饰不住整座山的雄浑气势。山中古迹众多,千人石、剑池、虎丘塔等令人目不暇接。四面岗岭,山径石壁绝立,古木参天,显得空灵浩渺,让人平添不少游兴。
一千多年前,那位名叫张继的落魄诗人在姑苏城外的枫桥边的客船上,就着失眠的烦忧,听着夜半的钟声,吟出那首不朽的诗篇,不仅成就了自己的诗名,而且也成就了枫桥和寒山寺。我这次不远万里慕名而来,自是要去一饱眼福。据说,自张继那首诗问世后,使寒山寺的钟声一时名噪海内外。只不过,十元钱就可以随便撞数下的钟声让人兴味索然,倒是枫桥颇耐人鉴赏。站在桥上,极目四望,一边是有名的铁岭关,一边是白墙黑瓦的民居,石板铺就的街巷寂寥而幽深,令人不禁怀想起当年枫桥镇的繁华与热闹。桥下大运河的涛声依旧,船舶往来如织,汽笛声声,一派繁忙的景象。只是没有落月与乌啼,没有江枫与渔火,千年风霜的夜晚那时那刻离我已很远,仿佛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境。
提起苏州,人们首先想到的则是园林。只要到过苏州的人一定不会错过,我自然也不例外。据《苏州府志》记载,在明代苏州有大小园林二百七十处之多。现存则只有五十多处,其中有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有建于元代的狮子林,有建于明代的拙政园、留园,有建于清代的怡园、耦园、鹤园、环秀山庄等等,不一而足。我有幸游览的是最负盛名的拙政园。园中雕廊画栋,小桥流水,古木依石,幽竹依岩,杜鹃竞放,而且大都依诗意而造景,“虽因人作,宛自天开”。其时虽是暴雨如注,但游人依旧成群结队,朵朵伞花更是给这满园春色平添了无限风情。更妙的是,人行走在园中,可以尽情享受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处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当然,走进苏州,举目皆诗,惜因时间关系,未能一一去品味。当时,只恨不能像苏东坡“一年三度过苏州”,更“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
作者:箫2002
|
|
欢迎光临
郑重声明
至正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至正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发信至zzsw@zzsw.net
或至电0512-6558278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