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佐吴
苏州城外十余里穹窿山山坳茅蓬坞,据考证为当年孙武隐居撰写《孙子兵法》的地方。
孙武(约前551—?),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曾祖父、祖父都是齐国名将,立过赫赫战功。家学的熏陶使孙武从小就喜爱兵法,志向登坛拜将,沙场点兵。当时齐国内乱不止,孙武逃避、流落到吴中太湖边穹窿山,躬耕隐居,潜心著兵书。被伍子胥发现并结交为好友。伍子胥曾一日七次向阖闾推荐孙武。孙武将《孙子兵法》献给吴王,为演练兵法,以阖闾的两位宠姬为队长,又按军法处斩这两位队长。吴王虽不悦,但终于封孙武为将,令他日夜练兵,准备伐楚。
公元前506年,吴王拜孙武为主将伐楚。柏举之战,以三万吴军大败二十万楚军,成为军事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
公元前484年,孙武再次显露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辅佐吴王夫差在艾陵之战中战胜齐国,从而使吴国在两年后的黄池会盟中取代晋国成为霸主。
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师”,除了他战功显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的不朽军事名著——《孙子兵法》。该书计13篇,共5000余字,但包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体系,对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成为世界军事思想宝库中的精华。《孙子兵法》被美国西点军校列为教学参考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