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首    页 苏州指南 消费天堂 特快专递 在线订房 古玩藏品 贴图观赏 大众信息
   苏州纵横 | 文史资料 | 姑胥掌故 | 名人名作 | 楹联诗词 | 喜庆节令 | 特色街市 | 吴门揽胜 | 名优特产 | 苏州随感 | 民俗风尚 | 吴侬软语 |
网站首页≡-->『 苏州指南 』-->『 姑胥掌故 』-->沈周书稿《石田稿》中的书画诗
主题:[转贴] 沈周书稿《石田稿》中的书画诗
表 情 作 者 我来也 发 表 时 间 2007-7-3 23:25:21 下一篇 本文:3525

沈周书稿《石田稿》中的书画诗
王荣民
 
  在明代著名画家沈周为后人所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中有一份是《石田稿》,该书稿收录的是沈周23岁至57岁之间的诗文作品。笔者曾作过统计,是书稿共收诗文约1185首(篇),其中沈周为书画所题的诗约150首,在这近150首的题书画诗中,有沈周为古人的书画所题的诗近100首,有对自己同时代人所作的画而题诗近20首,也有为自己作的书画的题诗约30首。
  沈周以画闻名海内,而他所题的书画诗更为他的书画、他的艺术生涯添上了完美、靓丽的一笔。在《石田稿》中近150余首的题书画诗中,典型地体现出沈周在鉴别和欣赏方面的真知灼见,同时又使一些早已流失的画或是被时间埋没的画家的名字再现在人们的眼前,为后人研究书画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下面,我着重分析一下沈周书画诗的艺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一、 沈周所题书画诗的艺术价值
  都说唐代王维的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早在唐代天宝年间,殷潘《河岳英灵集》中即有“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的赞誉。大文豪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此,“诗中有画”便成了王维诗的定评。但是观《石田稿》中的150余首书画诗,不仅艺术地描绘了他人的书画及自己书画的特色,揭示了书画家们绘画的优秀技法,亦体现出那种生动、和谐的画面以及浪漫的想像,大胆的构思,清新的美感及恬静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中有画、诗画同源的美。明大学士吴宽曾为石田诗选作序,称“其诗馀发为图绘,妙逼古人”。《四库全书题要》称他的诗“挥洒淋漓,自写天趣,如云容水态,不可限以方圆”。
  《石田稿》中有这样一首诗,是为他的好友钱允言所藏的山水小幅的题诗,全诗是这样写的:
         江上雨收山出时,眼明喜见芙蓉姿。
         丹峰翠壁泻秋色,清泉白日含风漪。
         人间地静似太古,云木窅窕开苑茨。
         武陵桃源差可隐,岁久亦有渔郎知。
         主人酷爱前代物,得之想从烽火遗。
         高堂赤壁尘不久,玉轴每带秋露披。
         再三叹息观不足,令人远意思天涯。
         洞庭晓气蒸云梦,平羌秋月照蛾眉。
         当时画者属好手,未知黄鹤谁雄雌。
         颇似采繇补道子,古趣不失胸中奇。
         只今此笔已难得,况有前辈亲题诗。
         我知什袭不可闭,木鸡光射珊瑚枝。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想像到:整幅画描绘的是优美的山水图景。前四句为实写,作者对此画的优秀技法极尽赞美。一入笔,就给人以清新明丽的感觉。请看,秋雨过后,江山如洗,云雾初霁,阳光从云缝中射出,为青山碧水染上一层淡淡的橘红色,大好河山如同刚出芙蓉,是那么多姿、多娇,被艳阳照射而呈现出的红的山峰、被青藤翠蔓覆盖的苍翠的石壁洒上一层溶溶的秋色。清彻的山泉自山缝中溢出,山风轻轻一吹,波光鳞鳞,微起涟漪,好一幅秋光山水图。诗写的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个“喜”字,既写出了诗人乍见此画时惊喜的心情,又写出了此画不同凡响的神妙生动的画面!“泻”字和“含”字用得更为传神,如果说前两句是用粗线条勾勒画面,那么这两句就变为较工细的摹写。一个“泻”字以生辉的手法把一幅秋光山色图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含”字更使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由静转动,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微风泛起涟漪的山泉,叮咚欢快流淌的景象。作者写到这里,也禁不住为它的景色所感,不禁神往心驰,浮想联翩:“人间地静似太古,云木窅窕开苑茨,武陵桃源差可隐,岁久亦有渔郎知。”这幅画让人恍入一个静谧的出奇的神仙妙境,这个仙境是处在那山高林密、小道幽邃、白云飘渺的“云木窅窕”之处,又似陶渊明笔下的日久只有渔郎知晓的桃花源。画儿画得是那样的超凡脱俗,用笔是那样的浓厚、雄逸,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好画!紧接着,作者又联想到此画的由来:这幅画是前代遗留下来的真迹,想来一定是数经战火,几番易手,人们煞费心思保留下来的珍品,画儿保藏得一尘不染,玉轴崭露如新!表明藏画主人是那么珍惜前代的遗物。而把这样的珍品拿出来让人赏玩,可见主人与鉴赏者非同一般的交往。“再三叹息观不足,令人远意思天涯。洞庭晓气蒸云梦,平羌秋月照蛾眉。”鉴赏者驻留在这幅画的面前,一赏再赏,感慨万分,久久不愿离去。那丹峰翠壁,那清泉白日的画面,那超脱淡远的意境,让人更是神清意远,很容易联想到云蒸岚绕、空明澄澈的洞庭湖及那空旷清寂的边关外在秋月高照下抚弄羌笛的美女。接着作者对整幅画作了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当时画者属好手,未知黄鹤谁雄雌。颇似采繇补道子,古趣不失胸中奇。只今此笔已难得,况有前辈亲题诗。我知什袭不可闭,木鸡光射珊瑚枝。”作者看过此画,十分肯定地道出:作画人一定是位好手,其画的风格多么近似著名绘画大师张僧繇和吴道子!整幅画流溢出前贤的高雅的画风和奇特想像力!这样的大手笔真是不可多得,何况还有前辈们的题诗在上!它金光四射的画技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将永放光芒!
  沈周不愧是明代一流画家,他对钱允言所藏的山水小幅以行家的眼光从画面、特色、出处及高超的画技,通过诗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它在书画史上的地位,这既体现出一位画家的独特的鉴赏眼力,同时又使未见到此画的人们对该画的艺术特色及它的传世价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大胆的想像及艺术的夸张,将画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形象地再现了画的全貌,诗情画意盎然,表现了作者写景传神的艺术功力;叙事简捷凝炼,体现了艺术匠心的精微高超之处,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中国绘画史上那璀灿光辉的一页,为后人研究我国的绘画艺术添上了有力的一笔。
  二、 沈周所题书画诗的资料价值
  《石田稿》中这些题书画诗不仅写得清新、雄健,挥脱潇洒,体现沈周深沉敦厚笔力,让人们享受到诗歌的美感。更难能可贵的是,沈周的题书画诗使一些很少为人们所知甚至流失的画或是被时间埋没的画家的名字再现在人们的眼前,为后人研究书画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像其中有一首是沈周给他祖父的画像题的诗,题为《题谢葵丘画》,附有小序,现把序及诗抄录如下:
  此图作于宣德二年二月三日,周尚未生,生于其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距作图时尚越月,周今年五十有四,发已种种。葵且既化去,先公亦违养十有八年,抚图之际,感念今者,不知雪涕之沾襟也,因诗以识之。成化庚子花朝日沈周叔泪书:
      先公旧得葵丘笔,淡墨真成北苑风。
      未岁春时图既作,丁年冬仲我初降。
      后生已见衰毛白,往事空惊转烛红。
      今对青山吊双鹤,秋风吹泪到迈车。

  谢葵丘流传于世的画非常珍贵,鲜为人知,笔者无从知晓。从诗序中,我们得知,历史上有过谢葵丘这样一位画家,和沈周祖父交情颇深,于宣德二年(1427)二月三日为沈周祖父画过像,并且先于沈周祖父卒去。从诗序中我们还了解到,谢葵丘图既作于宣德二年二月三日,沈周生于其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沈周为图题诗是成化庚子年花朝日,适值54岁。葵丘谢世,沈周祖父亦去世18年了,由此推算沈周祖父去世应在景泰三年(1452)。
  这些资料确是为后人进行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文津流觞》第九期
欢迎光临
郑重声明
至正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至正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发信至zzsw@zzsw.net 或至电0512-65582789。

我来也     
本 贴

〖221.22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请 留 言
选择表情: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左对齐 居中 右对齐 项目符号 编号 回退 缩进 字体颜色 字体突出颜色 剪切 复制 粘贴
删除 撤消 恢复 普通水平线 超级链接 删除文字格式 插入表格 插入网上图片,支持格式为:gif、jpg、png、bmp 自动插入播放的媒体文件 插入栏目框 插入网页 查看HTML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