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首    页 苏州指南 消费天堂 特快专递 在线订房 古玩藏品 贴图观赏 大众信息
  史海钩沉 | 往事纪实 | 感悟人生 | 社会万象 | 漫步天下 | 情感之窗 | 幽默笑话 | 时装美容 | 美食天地 | 谈天说地 | 名花嘉木 | 英才园地 |
  旅游导引 | 交通运输 | 文教科技 | 市场产业 | 金融事务 | 广告传媒 | 生活服务 | 商务检索 | 医药卫生 | 投资择业 | 汽车房产 | 机关社团 |
网站首页≡-->『 独立类别 』-->『 名花嘉木 』-->拯救地球上最后的斑鳖
主题:[转贴] 拯救地球上最后的斑鳖
表 情 作 者 我来也 发 表 时 间 2008-7-13 09:23:40 下一篇 本文:5486

拯救地球上最后的斑鳖
 斑鳖又俗称“癞头鼋”,曾经生活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然而,它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9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目前国内仅存雌雄各一只,分别在长沙和苏州的动物园。眼下,国内外专家正在展开一场拯救斑鳖的行动。

    12月20日,苏州动物园,池塘里一种极度濒危的动物——斑鳖正在淤泥里冬眠。作为地球上最后的斑鳖,酣睡中的它不会知道人类正在为其“传宗接代”的事情召开专门会议——拯救斑鳖的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不希望这个事情当中发生什么意外,现存的个体实在太少,任何意外都经不起!”苏州动物园园长陈大庆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斑鳖,是比中华鲟更濒危的“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9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目前,全世界已知存活的斑鳖只有3只。苏州动物园和长沙动物园各一只,分别为一雄一雌,越南还有一只。

    动物学家们试图将中国这一对儿斑鳖“联姻”。然而,他们考虑到风险,对此次拯救斑鳖的行动慎之又慎,这两只斑鳖很有可能是人类拯救地球上最大淡水鳖的最后希望。

两只斑鳖谈婚论嫁

    为了拯救这种极其濒危的鳖类,去年9月,由农业部野生水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中国动物园协会、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中国项目等共同举办过一次“斑鳖保护合作交流研讨会”,那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保护斑鳖行动计划”的讨论与起草。

    “由于苏州动物园斑鳖生存条件好”,今年1月底,中国动物园协会曾建议,让长沙斑鳖“嫁”到苏州,与苏州的斑鳖结成夫妻,等它们繁殖成功之后,长沙动物园的斑鳖再回归故里。

    但此建议并未获得长沙动物园的同意。长沙动物园认为,斑鳖在运输和能否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上都存在风险,一旦发生意外,斑鳖这个物种可能就灭绝了。

    经过反复协商,今年9月,苏州动物园、长沙动物园和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三方最终决定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合作繁殖,技术工作由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负责。

    当时,苏州动物园和长沙动物园就斑鳖进行人工授精签订了协议。协议还明确了双方各拥有斑鳖后代的数目。“如果繁殖成功了,一大部分留给苏州、长沙动物园,另外的留给后备动物园,比方说原来饲养过斑鳖的上海动物园等,还有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陈大庆说,“我们最关心的是技术问题。”按照协议,如果人工授精没有成功,再采用自然繁殖的方法。

    然而,12月20日的会议却将原来的繁殖程序颠倒了——首选自然交配,如果自然交配失败再进行人工授精。会议开了整整一天,专家们用了半天的时间讨论哪种繁殖方法对斑鳖的伤害更小。

    “人工授精的工作量小,但对雄鳖的伤害大。自然交配伤害小,但工作量大,要把长沙的雌鳖转移到苏州。”吕顺清表示,这是完全为斑鳖考虑。

    负责斑鳖拯救行动进程的是澳大利亚西部大学的教授杰拉德?库克林,首选自然交配的观点就是由他提出来的。他保证自己将全程参与此次行动,并且邀请全世界经验丰富的爬行动物专家出任长沙雌鳖的兽医,在转移过程中为它保驾护航。

    明年春天,待两只斑鳖冬眠结束、体力恢复后,长沙动物园的雌鳖将启程远嫁苏州。

    “一般大型的龟鳖不能放一块,它们地域性很强,极富攻击性,只能在发情期把它们放到一块。现在两个池塘是相邻的,我们将会对池塘进行改造。”苏州动物园园长陈大庆说。

繁育后代寄托了人类希望

    繁殖的成功率有多高?参与这个项目的几方都没有给出定论。

    专家综合多方面因素估计,苏州动物园里的雄性斑鳖大约有100岁,但它的准确年龄没人知道。“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方法看这只斑鳖有多大年龄。”陈大庆表示,不能像看年轮判断树龄那样看斑鳖年龄。

    另外,它有没有繁殖能力也还没有确定,“普通观察方法是看不出来它有没有繁殖能力的,现在就这么一只,我们也不可能经常捕捉它,给它做测试。”陈大庆说,但它的健康状况还不错,没怎么生过病。

    这只巨型鳖体重大约100公斤,生活在一个面积约800平方米的池塘中。它平均每天能吃一公斤肉。“平时给它吃牛肉、鸡肉,胃口不好的时候添加点猪肝,还得给它补充维生素。”饲养员把食物放在固定的投喂点,“拨拉几下水面,它就知道该吃饭了,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陈大庆介绍着斑鳖的生活习性:“10月下旬它慢慢进入冬眠,第二年4月下旬才出来。每年六七月份是它活动最旺盛的时候,也是采食最多的时候。”此外,温度在26到30摄氏度的时候,斑鳖会浮出水面晒背,用这种方式吸收能量、消化食物、杀菌。

    与苏州动物园的雄鳖相比,长沙动物园的那只雌鳖似乎要年轻一些。专家估计它大概80岁。但它依然在产卵,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两栖爬行类物种项目协调员吕顺清说:“它还处于壮年。如果饲养得好,斑鳖能活二三百岁。”

    不过最近几年,这只雌鳖的产卵量在逐渐下降,“多的时候一拨儿能产卵六七十个,现在也就三四十个。”长沙动物园副园长严霞辉说,产卵量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和年龄有关,也可能和气候、环境以及身体状况有关。

    “我们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但也要努力去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主任解焱,谈起这次拯救斑鳖的行动如是说。

    毕竟,这两只斑鳖寄托了人类太多的希望。

从“鼋”正名为“斑鳖”

    关于国内斑鳖的数目,除了这两只斑鳖,可能还存在一只。“我们这有两只,差不多400岁了,但今年8月份死了一只。”苏州西园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死去的这只斑鳖叫“方方”,是一只雄鳖。不过,现在人们在西园寺可以看到一尊硕大的斑鳖铜像。

    针对西园寺的说法,专家吕顺清说:“我们一直也没见到另外一只,还不能确认它存在。”然而过去在长江下游及太湖周围活跃着斑鳖的身影。斑鳖又俗称“癞头鼋”,曾经生活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宝玉说:“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陈大庆介绍,苏州动物园的这只斑鳖解放前就在这儿了,“苏州动物园建园前是一所古老殡舍,俗称‘昌善局’,专供有钱人家寄存尸体棺木。原昌善局内有园林,旱船、假山、亭榭及池塘等一应俱全,苏南地区的居民素有购买龟、鳖、鱼等在寺庙水池中放生的传统习俗,现存的斑鳖就是在解放前所放生的。”

    “1954年建园时,还有大小不一的十余只斑鳖,遗憾的是,当时把它当成了另一个物种——鼋,而且也没有对其很好地采取保护措施,至今只存活一只了。”1993年,陈大庆刚到苏州动物园工作时,就只剩下这只斑鳖。“它的裙边少了一块,是以前和其他斑鳖打架被咬掉的。”

    陈大庆说,斑鳖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把它当作鼋,没有引起重视。为斑鳖正名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

    苏州动物园为支持苏州科技学院生物系建设,曾赠送了两只俗称“癞头鼋”的大鼋标本。苏州市科技学院生物系教授赵肯堂对其头骨、背、腹甲等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这两只“癞头鼋”是斑鳖。经过多年研究,赵肯堂提出了大量证据,证明斑鳖是一个独特的物种,他是我国为斑鳖正名第一人。1992年起,赵肯堂多方奔走,为拯救斑鳖殚精竭虑。然而,遗憾的是,赵肯堂今年年初因病去世。

    “其实,1873年,这个物种已经确定下来了,但后来专家都不认可。小的时候把它当中华鳖,大的时候就把它当鼋。就是90年代,赵肯堂研究发现确实存在这个物种。”吕顺清说。

    由于被认为是其他物种,人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斑鳖的悲剧不断发生。中国动物园协会负责此次项目的协调人张恩权告诉记者,2005年10月,北京动物园的雌性斑鳖离世,距离它从“鼋”正名为“斑鳖”仅一年。2006年12月16日,在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虫馆内,一头斑鳖始终未能得见任何同类,在游客投掷的硬币的包围中,孤寂地终其一生。其时,距离为它“验明正身”还不到3个月。

    意识到斑鳖的重要性之后,去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在其网站上发文介绍斑鳖的特征,以便从其所属的动物园里发现斑鳖。

    庆幸的是,长沙动物园的雌斑鳖正是在此之后被正名的。“去年长沙动物园的鲁医生在参加苏州华南虎会议的时候,说长沙动物园有一只鼋,不知是不是斑鳖。他把照片发给陈大庆园长,当时看照片,看它的斑纹觉得它是斑鳖。今年年初,我和杰拉德?库克林博士跑到长沙,近距离看,发现它就是斑鳖。”吕顺清兴奋地回忆发现这只斑鳖的过程。

斑鳖曾经的家园——太湖流域

    “斑鳖主要生活在太湖流域,但那里经济比较发达,污染比较厉害,今年太湖接连蓝藻暴发,由此可以看出水质的污染程度。”吕顺清谈起斑鳖濒临灭绝的另一个原因,“在我们国家,动物数目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栖息地在减少和破坏,我们人多了,动物生存的空间就小了。”

    “在自然状态下,斑鳖应该在一个开阔的水域当中,并且水质不能受到污染。它是吃活食的,包括鱼类等水生动物。”吕顺清说,任何动物生存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它要捕食,要有充足的食物供它生活;另一个是它自己能够躲避敌害,它有躲藏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它有繁殖的场所。

    而目前长江下游、太湖周围的环境难以让它生存。这几十年,太湖都没有发现斑鳖。“现在太湖存在斑鳖的可能性太渺茫了。水质变化太厉害。”吕顺清感叹道。

    “另外,这个物种对栖息地要求比较高,它的领域行为很强,把两个鳖放在一个池子,它们肯定会打架,直到把对方打死。它们需要的栖息地范围特别大,既要沙滩还要陆地和水。栖息地的污染、捕捞导致了斑鳖现在这样一种生存状况。”解焱表示,“最重要的是捕食它的人太多了!龟在野外,只要有人看见,准会被拿走吃了或卖了,而龟又必须上岸来晒背、产卵,所以很容易被人抓住。”解焱介绍,我国所有的野生龟鳖类,都面临着这种威胁,“这和中国恶劣的饮食文化传统有关,传说吃龟鳖滋补、长寿,所以卖价也高。”

    解焱告诉记者,在我国,除了斑鳖还有好多比较低等的物种,他们的状况也非常危急。“很多龟、两栖类的动物,以前采集到标本,但之后很长时间没有采到过,具体究竟有没有在野外存在还很难说,所以应该采取保护措施。”她认为,中国需要有全国性的野生动物宣传教育活动,真正降低人们对野生动物的需求,否则野生动物就逐渐走向灭绝,“好多野生动物经过了几十万年、上百万年,就在这一二十年间灭绝了。龟类至少也有几十万年的历史,基本上和恐龙一个时代的,是一个很古老的物种。”

    在对斑鳖进行自然交配的同时,专家继续在野外寻找新的斑鳖种群,但至今尚未找到。目前,大熊猫、藏羚羊等“国宝”级动物种类被成功地从濒临灭绝的生死线上拯救出来,斑鳖,这个曾经被人们忽视的物种,会不会也同样幸运?


《民主与法制时报》李梦娟
欢迎光临
郑重声明
至正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至正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发信至zzsw@zzsw.net 或至电0512-65582789。

我来也     
本 贴

〖58.21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请 留 言
选择表情: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左对齐 居中 右对齐 项目符号 编号 回退 缩进 字体颜色 字体突出颜色 剪切 复制 粘贴
删除 撤消 恢复 普通水平线 超级链接 删除文字格式 插入表格 插入网上图片,支持格式为:gif、jpg、png、bmp 自动插入播放的媒体文件 插入栏目框 插入网页 查看HTML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