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是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保护古城风貌,加快新区建设”的批复精神于1990年11月开发建设的,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被确定为首批向APEC成员开放的亚太科技工业园,1999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内首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家示范区”,2000年被外经贸部、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批准建设国内首家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2003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出口加工区。辖区面积258平方公里,总人口25.8万人;下辖7个镇(街道),下设通安分区、东渚分区、浒墅关分区和苏州高新出口加工区。
开发建设以来,苏州高新区坚持聚集新产业、建设新城区和建立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大力建设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构建精简、高效、规范的管理和服务体制,区域经济社会取得了健康、快速发展。2003年全区完成业务收入940.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700.6亿元,财政收入35.1亿元,出口额87.2亿美元。已引进外资项目882个,其中世界500强项目30多个,合同利用外资63.4亿美元;已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逐步建设和完善了以留学人员归国创业为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目前,高新区已全面启动了以西北部开发建设为重点的“二次创业”,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区、经济国际化、区域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到2007年: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财政收入达到80亿元,出口额突破150亿美元;5年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合计完成2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合计30亿美元以上;努力建成"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宽裕"的湖滨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