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争霸
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吴越春秋》是其灿烂的一章。
吴国偏居东南沿海地区,与越国为邻。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后,辅助吴王阖闾“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府库”等,使吴国由蛮夷之邦,一跃而成为军事强国。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联合蔡、唐两国兴师伐楚,于柏举(今湖北麻城)大败楚军,五战五胜,攻占了楚国的郢都。
越国是古代越族建立的国家。传说其先祖乃大禹的后裔,被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历二十余世而至允常。公元前501年,吴王阖闾伐楚攻占郢都时,国内很空虚。越王允常乘机袭击吴国。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也自立为王。阖闾被迫跟楚国讲和,匆忙回师,赶跑夫概。
为解除争霸后顾之忧,吴王阖闾决心打败越国。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吴国起兵攻越。吴越两军战于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吴国的军队阵列整齐严密,越王勾践派敢死队冲锋失利,就用狱中死囚在阵前列队高呼后割颈自杀,怪异举动分散了吴军的注意力,然后发起突袭,吴军败退,吴王阖闾受伤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继位。夫差派专人侍立宫门,每逢夫差出入,便发问:“夫差,越王杀害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了吗?”过了两年,吴国出动精兵攻越国。夫椒(古山名,在今江苏吴中区西南太湖中)一战,越军大败。越王勾践仅剩五千人,被吴军包围于会稽山。勾践投降称臣并囚吴国服役三年。
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借以牢记会稽之辱。范蠡为勾践制定一套保民、富国、强兵的方针。勾践亲自耕田,夫人亲自织布,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深得民心,越国很快富起来。相反,吴王夫差因胜利而骄傲自满,腐化堕落,偏信奸佞术宰伯嚭,杀害忠诚的相国子胥,政治日趋腐败。吴王夫差看不到越国是自己的心腹之患,一心想北上争霸。公元前480年,他乘齐景公新死之机,伐齐,在艾陵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通知中原诸侯到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开会。会上,吴、晋两国争当盟主,结果歃血时,先吴后晋,鲁、邾等小国也分别“赋于吴八百乘”和“六百乘”(《国语·楚语》)。黄池之会使吴国达到了北上称霸的目的,但也标志着吴国霸业的终结。就在吴王夫差参加黄池之会的时候。越王勾践率兵攻进吴都,俘虏了太子友。夫差闻讯后,急忙从北方撤军回国。但吴军长途跋涉,疲劳不堪,无法抵抗越军的进攻。只得派伯嚭携带丰厚的礼物去越国求和。公元前478年,越国再次攻吴国。两国军队在笠泽夹水对阵。夜里,越军击鼓呐喊,佯攻吴军两翼,而三军主力暗暗涉水,猛攻吴国中军,吴国大败。公元前473年,越军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吴国,将夫差包围在姑苏山上。吴王派公孙雄肉袒膝行,向越王勾践求和。勾践说:“请夫差迁到甬江以东,让他管理一百户人家。”夫差羞愧交集,蒙面自杀。越灭吴后,范蠡就逃跑了。这时,越国已成为地跨江、淮的东方大国。越王勾践率领军队北渡淮河,在徐州(今山东滕县)与齐、宋、晋、鲁等国诸侯会盟。各国都听越的号令。周元王正式派人赐给勾践祭肉,命他为霸主。此后,勾践为长期称霸中原,迁都琅琊(今山东诸城县)。直到战国中期,越国才被楚国打败。
|